笔谈 李君轶、贺哲:以学科交叉推动旅游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

来源:产品中心 日期:2024-01-09 14:29:30 浏览量:21次

  旅游人才培养在我国走过了40多年的发展历史,为我国旅游业输送了大量人力资源,也为旅业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近年来,随着全球化、信息化进程加快,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教育培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怎么来适应新时代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面向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成为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2020年,国家从发展的策略、学科发展的新趋势和人才教育培训等多个层面考虑,在研究生人才教育培训学科目录中正式设立了交叉学科门类,这为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有力政策依据和广阔发展平台,交叉学科的人才教育培训进入了新阶段。

  1.学科交叉是科学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从全球来看,近几十年来,科学的突破创新大都是基于交叉学科新的增长点,特别是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单一学科的研究范式与思维模式已经难以实现科技的创新和复杂重大问题的解决。载人航天、各种新型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生态建设、新基建……这些科学问题和重大的国家战略的实施,无一不是交叉学科的贡献。当今知识和学科发展已步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时代。

  2.学科交叉培养了大量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学科交叉的创新驱动使其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教育培训方面具有非常明显优势,它突破了单一学科对人才培养的局限,使交叉人才具备运用多学科思维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不论是在全球发达国家,还是在我国,均出现了一些交叉学科,培养了大量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如信息科学和地理学交叉融合,诞生了地理信息科学,培养了大量的地理信息人才;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成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众多高校设立集成电路学院,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学科交叉拓展了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空间,使其成为满足知识发展和社会实践需求的重要智力资本。

  3.学科交叉是高等教育面对社会变革的必然选择。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在社会多个层面大范围的应用,科学知识生产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呈现出高度综合化特征,科学研究呈现出的集成创新、多点突破、融合发展形态趋势驱动高等教育不断进行自身改革。学科交叉植根于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自身知识基础的变迁、培育全人目标的回归、外部社会对高等教育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要求,打破了学科间的语言壁垒,助力挖掘学科间的共性问题,促进学科间的深层次地融合,不断生长出学科知识新的增长点,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提供了发展动力和创新源泉,是高等教育应对现代社会变革的必然选择。

  1.行业需求和高校人才教育培训之间出现错位。旅游跨界深层次地融合驱动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消费需求变化和行业创新变化对旅游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新要求。适应现代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战略性人才、高技能人才和跨界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理论性研究人才和后备人才储备不足,严重制约了旅游业增长潜力的实现。但面对旅业的巨大人才缺口,多数高校目前仍延续传统型、技能型、单一型的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相对松散、理论性不强,课程设置滞后于旅业发展,致使旅游新兴领域人才结构性失衡,人才供给与行业需求严重错位。

  2.旅业重大变革对人才教育培训提出了新要求。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一轮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的深层次地融合,房地产、能源、农业、电气、保险等行业大量资本的涌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推动旅业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旅业的重大变革对人才提出了新要求,旅游企业更看重个人综合能力,旅业需要德才兼备、专业精湛、善于凝聚力量、具有战略思维的领军人才,需要具有前沿的管理思维和管理能力的管理人才,需要具有互联网思维、掌握新技术、开拓新市场、满足新时代游客需求的高端技术人才。

  3.旅游管理人才的替代性效应明显。当今世界国际环境严峻复杂,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为发展趋势的信息化浪潮已然蓬勃兴起,正在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引领产业变革。信息化浪潮将深刻影响旅游全链条,大量的劳动力正在被自动化和技术型人才取代。新冠肺炎疫情使各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加大,在“旅游+”“+旅游”深层次地融合和高水平发展的趋势下,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不断涌现,旅业成为交叉行业新的就业空间,别的行业人才进入旅业,旅游管理人才从业空间被挤占。此外,传统旅游管理人才创新思维不够,专业技能单一,专业素质不强,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极易被别的行业人才取代,替代效应明显。

  旅游人才教育培训进入新时代,面临巨大挑战,结合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趋势和行业需求,在全球化信息化大背景下,以学科交叉为切入点,推动旅游人才教育培训机制、培养平台、培养环境和培养目标等的改革,培养复合型创新型旅游人才。

  1.构建“三结合”的多学科交叉人才教育培训机制。基于“三结合”原则,建立多学科交叉人才教育培训机制,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科创新与多学科协同创新相结合、本学科导师负责与多学科导师共同指导相结合,为提高学生的多学科交叉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综合素养提供保障。依托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建立包括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地理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课程教学体系,打破原有的学科边界,培育复合型创新型旅游人才。建立科学研究和产品研究开发相结合的科研实践体系,学生通过参与各类交叉学科科研项目、社会实践项目和跨学科竞赛,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旅业具体问题的实践中去。

  2.打造多学科支撑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教育培训平台。基于平台培养和项目培养,共同打造多学科支撑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教育培训平台。高校应依据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属性以及旅业需求,明确各学科之间的衍生关系,以旅游管理学科为根基,以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地理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为依托,由各学院高水平教授组建交叉学科研究管理平台及机构,设立跨学科研究中心、跨学科课程事务机构,为复合型创新型旅游人才教育培训提供平台支持。此外,建立完善的跨学科项目机制、多学科交流机制、多学科导师共同指导机制,设立相对独立的交叉学科科研项目,激发学生对新兴领域的学术兴趣,使学生在传统院系边界外融会贯通不同的学科知识,为旅游人才教育培训提供项目支持。

  3.营造多主体参与的良好培养环境。在学科交叉培养模式中,高校在整合内部资源的同时,应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充分合作与协作,组成多学科师资团队、多学科交叉多层次人才科研队伍,打造一流的学术交流平台,构建开放融合的多元参与、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构筑旅游管理人才教育培训共同体,结合社会需求和行业需求,实现旅游人才教育培训目标、培养导向、培养标准、培养路径与需求的有效对接。满足交叉学科教育个性化需要,营造多主体参与的良好培养环境。

  4.培育学生多目标的软性可迁移技能。在培养过程中,高校、研究机构等应重视培养学生多目标软性可迁移技能,重视人才教育培训过程与课程内容、培养目标和职业发展的协调和对应。高校应根据旅业发展特点,全方面了解学生个人基本情况,根据学生自身能力、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将多学科知识创新有机结合,采用多导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以个性化的教学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重视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热情参加实践活动和团队活动,拓宽视野、提升软性可迁移技能。

  作者简介:李君轶,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贺哲,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

  李君轶, 贺哲. 以学科交叉推动旅游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J]. 旅游学刊,2022, 37(8): 7-9.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 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 权威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上一篇:年终总结
下一篇:选大学专业一定要与未来的职业选择相匹配吗?听听专家如何说! 柯大侠笔记